塔里木河
美丽的阿克苏
位于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阿克苏,以其漫漫平川,茫茫雪峰、风光秀丽的草原、砂碛荒漠和晶莹的高原湖泊等瑰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矿藏、盛产的瓜果著称于世。更为可贵的是阿克苏保存了堪称世界瑰宝的龟兹佛教艺术等文物古迹,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和观光旅游宾客,它的名胜古迹包括: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尕哈烽火台、库木吐拉石窟、托木尔峰、龟兹古城遗址等。
托木尔峰
"托木尔",维吾尔族语,意为"铁山"。托木尔海拔7435米,位于东经80.1度,北纬42度,座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北部,天山山脉横穿哈萨克斯坦全境并延伸到我国新疆自治区中部,东西长约2500公里,托木尔峰就是天山山脉在我国境内的最高峰。托木尔峰周围有6000米以上的高峰15座, 6800米以上的高峰5座,是天山山脉的高峰密集区。该地区现代冰川发育完好,有冰川约509条,总面积2746.32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储量约 3500亿立方米,而且类型丰富,是天山南北广大地域的重要水源。这个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受高空西风影响较大,加上山体屏障作用等原因,南、北坡气候差异较大,北坡湿润,南坡干燥,而且气候瞬息变化也较大,常常有阵雨和阵性大风,时有冰雹。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气温终年在0度以下,最冷时达 -40度,只有在7--8月,气温可达-18度左右,是一年中气温较高的时期。一次好天气周期,可能有5--6天,是登山突击的最佳时间。
托木尔峰主要有5条山脊:西山脊、东山脊、西南山脊、东南山脊和北山脊。北山脊以北是我国境内天山山脉的第二高峰----汗腾格里峰,两峰直线距离约为 20公里。托木尔峰的峰顶象个鱼脊,山体巨大而险峻。终年积雪,气候恶劣,冰川遍布,明暗裂缝深不可测,断崖绝壁是一道道天险,峡谷雪崩是一个个难关,频繁的冰雪崩和滚石也对登山队员构成严重的威胁。1956年,前苏联队从北坡沿东北壁登上托木尔峰峰顶。1977年7月,中国登山科学考察队刘大义等27 人,又从南坡沿东南山脊征服了此山。但1977年,中国登山队设在海拔5800米的营地被雪崩夷为平地,幸亏当时营中无人。1986年,日本女子登山队两天中三次遇到雪崩。狂暴肆虐的雪崩是攀登托木尔峰的最大难关。进山路线:从乌鲁木齐乘汽车或飞机至阿克苏,再北上温宿后继续北行到塔格拉克,然后徒步沿琼兰河谷北上,可达托木尔峰南坡。登山大本营可设在琼台兰冰川的末端,海拔3200米处。另一条路线是从温宿东行60公里至破城子,然后徒步溯木尔特河谷北上40公里,至吐盖别里齐,从此处也可攀登汗腾格里峰和雪莲峰。
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木札提河北崖壁上,已编写洞窟256个。它是我国开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与甘肃的莫高窟、山西的云岗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克孜尔石窟众多的故事画和佛教与世俗形象,成为克孜尔壁画最突出的特色。克孜尔石窟是龟兹佛教艺术的代表,它特有的中心柱式礼拜窟和菱形格构图以及龟兹似的人物造型、绘画技巧绘有人物像、供养人像和动物图案等。这些形象主要出现在"佛传故"、"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形式中。壁画是克孜尔石窟保存最多、最好的,达1万平方米。壁画内容主要是佛像、菩萨像、佛法等构成了龟兹佛教艺术模式。这种模式对我国内地佛教艺术的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曾拨巨款对克孜尔石窟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日本友人小岛康誉曾在日本发起募捐活动集资,为保护佛窟作出了贡献。
龟兹古城
又名皮朗城,亦称哈拉墩。在库车县城西约2千米的皮朗村。为唐朝安西都护府治所。城周约7千米,呈不规则文武,保留较好的城墙在西北段,长约350米,高度1-6米不等,宽1-5米,为夯筑与土坯垒砌。古城内保留有皮朗墩、哈拉墩、哈喀依墩三个土墩。出土文物丰富,有石器、骨器、铜器、彩陶片、陶缸以及汉五铢钱、汉龟二体钱、大历元宝、开元通宝等。
丝路古烽
"塞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唐代诗人岑参对边塞古烽描述,即表现了大漠戈壁上古代烽铺列的情景,也动情的再现了征人苦旅中的落漠心情。
出敦煌玉门,沿疏勒河向西,可以看到汉代烽燧一线铺展,直入西域;自楼兰古城斜向西藏自治区北,依孔雀河谷,直到尉犁、库尔勒,可以看到汉-晋时期古代烽燧断续展开,踞有利地形,嘹望远近。
自轮台西向库车,自库车入盐水沟到拜城;自阿克苏、柯坪到巴楚,更西到喀什;自哈密入松树塘达坂,到巴里坤草原,天山北麓到木垒、奇台;自昌吉、呼图壁、玛纳斯到伊犁等地,至今都还可以觅见不同历史时期的烽燧遗迹。显示着古代丝路干线、支线的布局、走向。
克孜尔千佛洞
该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的河流阶地上,它背依明屋达格山,南临木扎提河和雀尔达格山,东距库车县城约69千米。这里山抱水绕,树木葱郁,风景优美,诚为荒漠中之绿州,旷野深处的福地。
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最古老的佛教洞窟之一。它始凿于公元三世纪前后,历经千年,直到14世纪时废弃。一有编号的洞窟236个,分在东西延伸约2千米的谷西、谷东和后山4个不同的区域内。其中保存壁画的沿窟有8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传、因缘和本生故事。画面构图新颖,人物形象多用铁线勾勒与色彩晕染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具有明显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此外,这里还有一些古佛寺遗址。
克孜尔尕哈千佛洞
克孜尔尕哈千佛洞位于库车县西北12千米的黄土状小盆地中,开凿于唐代,已编号的洞窟有46个,其中窟形完整的有38个。
窟中保存有壁画的洞窟11个。该石窟表现在窟形上是毗河罗窟众多,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则较少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库木吐拉千佛洞
该千佛洞位于库车县城西南30千米,渭干河的出山口东岸,南北蜿蜒750米,现有编号的洞窟112个。洞窟开凿年代自西晋迄宋元。现存壁画数千平方米,以描绘大乘佛教内容为主壁画艺术"唐风"较浓,并有少量雕塑。石窟中还有大量的龟兹文、汉文和回鹘文的题记,库木吐拉千佛洞也被称为"汉人洞",是中原和龟兹传统友好关系史的一个缩影。
库车大寺
位于库车县老城北侧,是目前新疆仅次于艾提噶尔清真寺的第二大清真寺,寺内曾设有宗教法庭,这座清真寺,始建于1922年,占地面积共1165平方米,一次可容纳5000名穆斯林做礼拜。寺院的整个建筑显得庄严肃穆,四周的环境也比较幽静,是库车一带宗教活动的中心。
天山神木园
天山神木园总面积680亩,海拔高度1700米,园内有上百棵存活上千年以上的古树,形态怪异,极具观赏性,形成了生态、人文和地质相互融合的独特景观。在这里,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绿洲和荒山之间非常明显的分界线。1994年,我国已故著名画家张仃来到这里,当场为天山神木园题写了《巨木赞》散文诗:想巨木受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正气,因生命之需求,不屈不挠,或死而复生,或再抽新条。风雷激荡,沧海桑田,念天地之悠悠,实为中华大地之罕物,民族精神之象征。